“肾不好的人,吃错一口饭,可能就是雪上加霜。”这句话听起来吓人,但在临床上却屡见不鲜。不少肾功能不全的患者,明明已经控制了水和钠的摄入,却因为饮食不当,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。
前几天门诊接诊了一位慢性肾病的阿姨,病情控制得不错,但她坚持每天喝骨头汤补钙,结果查出钾和磷都超标,肾功能指标恶化。她一脸疑惑地问:“医生,我不是吃得很健康吗?”她不知道,其实很多看起来“健康”的食物,对肾不好的人来说,就是“隐形杀手”。
肾不好,不是说你就只能喝水吃素食,也不是一点肉都不能吃。关键在于吃对时间、吃对方式、吃对种类。真正的忌口,不是全都忌,而是要有选择地吃。
我们常说“病从口入”,但对于肾病患者来说,这句话要改成“命从口入”。饮食控制,是慢性肾病治
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。吃得对,病情稳定慢进展;吃得错,就是在透支肾功能的最后一点储备。
很多人以为“肾不好不能吃咸的”,于是盲目追求清淡饮食,可结果却是营养不良。肾病患者最怕的不是吃多了,而是吃错了。这个“错”,可能是多吃了一个香蕉,也可能是喝了一杯豆浆。
肾功能减退时,身体排泄钠、钾、磷、蛋白质代谢废物的能力会下降。吃进去的东西,如果没法及时排出,就会在体内堆积,时间一长,就容易出现高钾血症、高磷血症、酸中毒等并发症。所以肾不好的人,饮食就像走钢丝,一步错,全盘皆输。
很多老人喜欢喝鸡汤、骨头汤、鱼汤,觉得有营养又滋补。但这些汤里嘌呤含量高,容易升高尿酸,而且含磷多、脂肪高,反而加重肾脏负担。补了一身油,苦了一对肾。所以别再迷信“汤补”,对于肾功能差的人来说,清汤寡水才是正道。
水果也是个大坑。你以为吃水果是健康生活的象征,但有些水果的钾含量极高,比如香蕉、橙子、奇异果、哈密瓜。肾不好的人吃多了这些水果,就像在给自己身体“投毒”。钾太高,可能心跳骤停,后果非常严重。
那有人就要问了:“那是不是就只能吃青菜白米饭?”也不是。蛋白质摄入要适量,不能完全不吃。肾病不是禁食蛋白,而是限量高质。可以优先选择优质蛋白食物,比如鸡蛋清、瘦肉、鱼肉,少吃豆类、动物内脏。
还有人说多喝水可以排毒,其实这句话放在肾功能不全的人身上并不适用。水分摄入要根据尿量来定,尿少的人若大量饮水,容易出现水中毒、肺水肿。所以医生常说:“不是喝水越多越好,而是喝得对才重要。”
肾不好的人,更要吃得有讲究、活得有质量。饮食要清淡,但不是毫无味道,可以适当用葱姜蒜、醋等调味。低盐、低磷、低钾、优质蛋白,是肾病饮食的四大关键。
很多人不明白“优质蛋白”是什么意思。通俗讲,就是“吃进去能被身体用上的蛋白”,比如蛋清、牛奶、鸡胸肉,而不是那些蛋白含量虽高但废物多的,比如豆制品、动物内脏,这些反而会产生更多代谢废物,加重肾的负担。
需要注意的是,肾病患者的磷摄入特别关键。现在很多加工食品,比如火腿肠、蛋糕、泡面、奶茶,里面都添加了磷酸盐,这些是“隐形磷”。你吃得越开心,肾就越难受。远离加工食品,是保护肾脏的重要一步。
很多人以为“无糖食品”就健康,但其实这类食品中常添加钠、磷、添加剂,对肾不利。肾不好的人,不光要看营养标签,还要学会看配料表。不要被“无糖”“低脂”这些字眼迷惑,真正伤肾的,往往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。
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陷阱:保健品。很多人听信广告,吃什么“排毒护肾丸”“清肾茶”,结果导致肾毒加重。中药也不是都安全,有些中草药含有马兜铃酸等肾毒成分,长期服用可能诱发肾小管坏死甚至尿毒症。
对肾病患者来说,控制饮食不是为了“吃得少”,而是为了“吃得对”。我们要学会在满足口腹之欲和保护肾脏之间找平衡。每一口食物,都是一次对肾脏的“选择题”。
肾不好的人不是吃什么都不能吃,而是要精挑细选。优质蛋白要吃,高钾水果要限,低磷饮食要坚持,调味方式要改变,加工食品和保健品要远离。一顿饭吃得对,胜过千百次治疗。
很多时候,患者家属比患者更焦虑,但真相是,比起焦虑,不如去学习怎么吃、怎么搭配。科学饮食,是肾病治疗最经济、最有效的“药”。
如果你身边有肾不好的亲人,请转发这篇文章给他看。吃对了,病情慢;吃错了,肾先走。别等到肾透析那天才后悔,今天开始,就是最好的保护时机。
参考文献:
李莉,代金伟.《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管理研究进展》.中国实用护理杂志,2021年第37卷第4期.
王丽,刘志强.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饮食护理的研究进展》.中国医学创新,2022年第19卷第6期.
张艳红,马晓燕.《慢性肾病患者饮食控制对其营养状况及肾功能的影响》.中国健康营养,2023年第33卷第5期.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;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。对此,您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!
配资公司网站,炒股入门与技巧,配资世家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